2020年中医药抗疫舆情的观察与分析

2022-01-06

2020年中医药抗疫舆情的观察与分析

人民网情数据中心中医药课题组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中医药课题组:董晋之 郭平 肖司辰 么向凝 赵劲 高崇 王冬

课题组成员均为人民网舆情分析师


郭平 硕士研究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大健康事业部主任 舆情分析师 专注大健康(医药、食品)领域相关工作十余年。


肖司辰 硕士研究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舆情分析师 医药健康、消费维权等领域的舆情分析及危机公关研究。


么向凝 硕士研究生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舆情分析师 医药行业舆情、媒介传播以及医药、互联网舆情管理等领域的研究。


  要:2020年上半年,中医在抗新冠肺炎疫情程中的表现备舆论关注。本文试图角,原中医疫情的程,以及舆论如何价、媒体如何道、网民如何讨论中医在疫情中的表。在此背景下,本文合人民网情数据中心的互网大数据,疫情期情数据行了抽样调查和文本分析,从总结中医药积极介入助力疫情防控据和经验,分析其情特征和问题原因,并针对中医舆论环境提出应对



关键词:中医抗疫 情分析 媒体研究 舆论场


前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有关中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如何作用的问题引起舆论高度关注。随着疫情防控的不断深入,舆论对中医药的关注度也逐步提高。从国家到地方都提出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在疫情防控方面的特色优势,推动中医药积极主动介入,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文试图从舆情视角,还原中医药抗击疫情的过程,以及舆论如何评价、媒体如何报道、网民如何讨论中医药在疫情中的表现。

抗疫期间,中西医结合诊疗上升到国家层面,中央先后多次明确坚持中西医结合进行疫情救治工作,强调要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疫情期间,全国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全国多地推动中医药及时全面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打出中西医结合救治组合拳,有效降低了轻症变重症、重症变危重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治愈率。

中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体包括:深度介入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组织专家制定三版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中医诊疗方案;推荐4个方剂和8个中药注射剂;精准施策,多管齐下,减缓、阻止了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促使危重症转为普通症;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从救治情况看,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总有效率达90%以上。轻症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中医药早期介入,重症、危重症实行中西医结合,有效缓解病情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互联网大数据,对2020120日至51日的2727178条舆情数据进行了抽样调查和文本分析,从舆情视角总结中医药积极介入助力疫情防控的证据和经验,展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舆论新面貌,以期为中医药抗击疫情提供更多的舆情数据支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公众科普工作带来启示。

一、舆情回顾

(一)舆情分析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20120日至51日,共监测到与中医药抗疫的相关舆情信息2727178条。1所示,网媒是相关舆情最主要的分布渠道。

1 中医药抗疫舆情的渠道分布图

如图2所示,监测期内与中医药抗疫相关的舆情声量波动较大,整体呈--的态势。21日是舆情热度的峰值点,与双黄连被指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事件相关,中医药抗疫的话题因此被舆论推上风口浪尖,成为标志性转折点。

2 中医药抗疫的舆情走势图

(二)阶段总结

从舆论场反馈来看,中医药抗疫可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 中医药入场抗疫

3 阶段一的舆情走势图(2020120日至24日)

1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表示,新型冠状病毒传染已确认存在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由此,新冠肺炎疫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舆情热度迅速增长(图3)。对此,中医药界迅速展开行动。12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先后选派两批次国家中医专家组和国家中医医疗队赶赴武汉一线。中医药及早介入新冠肺炎治疗,为第三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细化中医治疗方案相关内容、第四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一步细化中成药和药方指引提供了实践指引。

然而1月末,板蓝根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等谣言开始流传,叠加双黄连事件引发较大争议,中医黑的观点在舆论场上颇具影响力。23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8名中医药参与治疗的患者出院,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防治取得初步成效,舆论期待中医药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整体而言,1月末至2月初,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防治话题在舆论场上呈现撕裂甚至对立状态,亟待中医药抗疫的实际效果打破僵局。

阶段二 中医药抗疫效果显著

4 阶段二的舆情走势图(202025日至34日)

25日至34日,随着中医药抗疫效果备受关注,舆情热度转入高热度阶段,整体波幅减缓。在此期间,支持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冠肺炎防治工作的政策接连出台,国家卫生健康委接连发布第五、六、七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清肺排毒汤等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中药进一步明确,国务院新闻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以及湖北、北京等地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治疗的具体情况,中医药参与度较广、救治成功率较高、显示出良好成效,多地开始推广中医药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等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中医药抗疫效果显著获得舆论认可。

阶段三 中医药抗疫经验总结

5 阶段三的舆情走势图(202035日至51日)

3月上旬,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态势趋好,舆情热度也随之由高走低。35日,湖北除武汉外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为0,医药专家开始总结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经验及成效。323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举行发布会,舆论热议中医药成为疫情防控一大亮点414日及1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先后就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进展和成效等举行发布会,再次确认清肺排毒汤等三药三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该态势在药物审批领域表现明显:318日,化湿败毒颗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412日,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新增新冠肺炎治疗功能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3月中旬,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态势渐趋严峻,中医药走向海外、助力全球抗疫等话题开始走热,并先后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其一,纽约板蓝根金银花几乎脱销”“美国中草药店板蓝根畅销缺货等欧美国家抢购中医药话题引发国内热议。其二,中医药出口荷兰和意大利抗疫”“中国已向意大利援助1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花清瘟胶囊获得多国上市许可等中医药出口话题热度走高,钟南山院士曾在中欧抗疫交流会上重点介绍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其三,海外留学生群体方面,连花清瘟胶囊成为中国大使馆派发的健康包中唯一药品,并在海外华人圈走红。

二、宏观分析

(一)中医药抗疫舆情热点话题

本文对涉中医药领域舆情热点话题进行统计,并采用德尔菲法对热点话题进行舆情热度排行(见表1),以反映中医药在抗疫过程中的舆情态势和变化。

1 中医药领域舆情话题热度排行TOP20


序号
舆情热点话题
舆情热度
1
某机构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争议
92.4
2
钟南山多次介绍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78.4
3
清肺排毒汤在28省(市)使用
78.0
4
张文宏谈中医药抗疫称中医值得挖掘
76.1
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公布中医治疗方案
75.6
6
南京、山东、山西、浙江、青海等地将中药制剂纳入医保
72.8
7
舆论持续关注湖北、北京等地公布的中医药参与治疗率
72.1
8
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首批治愈患者出院
71.6
9
治疗新冠纳入金花清感、连花清瘟和血必净的适应症
71.2
10
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
70.4
11
方舱医院医生患者一起打太极拳
69.7
12
中医药抗疫筛选出三药三方
69.4
13
金银潭医院首批中医药参与治疗患者出院引发关注
67.4
14
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三院士谈中医药抗疫经验走出国门
66.5
15
云南临沧强制师生喝大锅药引发舆论质疑
65.7
16
欧美国家抢购中药引发国内关注
64.5
17
专家称吃中药后新冠肺炎患者紧张心理得到缓解遭质疑
63.9
18
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临床研究启动
61.2
19
连花清瘟胶囊成中国大使馆派发健康包中唯一药品
61.2
20
对症和中药治愈北京2例新型肺炎患者
61.1



如表1所示,从舆情热度来看,话题某机构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争议”“钟南山多次介绍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清肺排毒汤在28省(市)使用分列前三,是中医药抗疫的热门话题。一方面,说明中医药抗疫仍存在被质疑、受争议的现象;另一方面,专家的背书、实践的经验又为中医药抗疫提供了理论和数据的双重支持,受到舆论关注。

(二)媒介传播中医药的倾向性分析

6 中医药领域热点话题舆情倾向性分布图

如图6所示,通过分析舆情热点话题(表1),涉中医药领域的舆情倾向以正面/中性为主,其中正面/中性话题占比为79.2%,负面/敏感话题占比为20.8%

从正面/中性话题角度来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各类疫情相关信息层出不穷。主流媒体承担使命职责,主动设置议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肯定中医药、中医药参与治疗新冠肺炎情况、连花清瘟等中成药可有效治疗新冠肺炎,以及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余艳红等中医药专家发表相关观点等方面报道中医药抗击疫情,对传播中医药起到积极作用。媒体正面积极的导向,不仅可帮助公众甄别信息,也有助于提升中医药舆论形象。此外,主流媒体采取视频、图文等多样形式报道,比如央视特别节目《中华医药 抗击疫情》、光明网发布一图读懂中医药治疗效果等,助力中医药传播。

从负面/敏感话题角度来看,某机构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专家称吃中药后新冠肺炎患者紧张心理得到缓解等话题之所以引发舆论争议与质疑,一方面是有关机构、专家的舆情素养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在新传播路径下,标题式阅读”“碎片化阅读易造成公众对中医药的误解。

(三)中医药抗疫舆情特征分析

1.政府认可推介中医药促使公众再认知

一直以来,中药注射液安全性问题、个别不法分子打着中医药旗号进行虚假宣传等信息的干扰,使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产生分歧。而此次疫情客观上成为扭转公众对中医药认知的契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从疫情暴发初期公众对中医药存在刻板印象,到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通过新闻发布会多次强调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并高度肯定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再到在临床实践中筛选出三药三方,中医药治疗有效率稳步上升,主流媒体矩阵对中医药抗击疫情的正面报道,助力中医药加速发展。中医药在此次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彰显了中医药界人士的责任与担当,不仅获得各级政府的认可推介,更使公众重新审视中医药,并对其再认知。

2.媒介传播与中医药知识存在信息偏差

通过舆情研究发现,不少媒体从业人员在报道中医药信息时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使中医药相关报道存在信息偏差。比如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曝光量高,但在媒体报道过程中,多家媒体错将连花清瘟报道为莲花清瘟,使公众产生疑惑。再如,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使双黄连被抢购一空,甚至连双黄莲蓉月饼的销量也大幅提升。疫情期间,个别机构与媒介对中医药领域的不专业报道,不仅易引发公众质疑,更易使公众产生焦虑、恐慌情绪。上述案例不仅反映出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公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也反映出各媒介在传播医学、药学等专业科研知识时,需严谨审慎,尤其是针对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应加以解读和说明,避免因碎片化阅读,对社会产生副作用

3.中医药助力海外抗疫走出去长路漫漫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肺炎成为我国抗击疫情的一大亮点,在海外获得推广。随着疫情全球蔓延,中医药也积极助力海外抗疫。欧美国家出现抢购板蓝根颗粒等中药,也反映出此次疫情增加了海外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同感。但中医药走出去长路漫漫。研判认为,造成中医药出海困境的原因有三:一是受到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影响。在不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下,西方世界打压中国,利用舆论抹黑中国形象,质疑中国制造产品,造成大部分海外民众对中医药的不认可。二是受到不同国家观念文化差异影响。由于东西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造成中医药在海外长期受到西方医学的排斥。三是受到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限制。例如中药在西方国家上市需取得当地的药品认证或注册批文,而西方的审评体系使很多中药难以获得许可。因此,中医药走出去仍任重而道远。

(四)负面舆情的原因分析

在中医药战疫实践中,诸多热点事件在舆论场引发波澜。个别原本旨在展现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发挥有效性的积极举措,却未获得舆论认可,甚至有热点事件引发了网民对中医药的批判,损害了行业的整体形象。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早期疫情蔓延,网民缺乏安全感

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社会关注。尽管国家层面的诊疗方案在不断完善,但不断攀升的患者数量仍然让全社会感到形势紧迫,并因此强烈期待一种特效的方法可以抑制疫情蔓延。随着社会现实与网络舆情关联交互的深入,这种公众对安全感的诉求,成为了疫情期间中医药热点舆情事件发酵的一个根源。

2.行业认知门槛突显公众媒介素养缺失

中医药行业的专业知识存在一定的认知门槛,而社会公众日常接触较多的中医药文化范畴内的信息,往往也并不严谨,同时,业界及新闻媒体在传播时并未考虑周全受众对信息的接收效果。这就导致了各方在舆情事件中,对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存在差异,造成舆情素养缺失的问题。中医药领域的舆情事件中,无论是作为舆情主体的业界专家、政府部门、新闻媒体,还是社会公众,都出现了未理性、清晰地表达诉求的情况,从而激化了舆论矛盾。在互联网飞速发展、公众观点表达渠道多样化的情境下,由于主流媒体及权威部门话语主导权被分散,面对冗杂的舆情信息,舆情素养的缺失导致了负面问题不断,网络舆论场难以清朗有序。

3.业界声音自说自话 影响引导效果

疫情期间,中医药业界在舆情处置工作中,出现了在进行舆论引导时自说自话的问题。比如,有专家称吃中药后新冠肺炎患者紧张心理得到缓解等表述,被解读为中医药没有实质疗效;武汉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引发了公众一刀切的舆论质疑。此类疑虑没有及时明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业声誉。舆论引导不是单方面的输出信息、观点,而是要达成一种良性互动状态,促进公众对中医药行业的科学性认知。这就要求业界各方在应对公众质疑时应积极主动,同时话语应接地气、有人情味,以畅通沟通渠道,打破部分舆论对中医药的固有印象。

三、案例分析

(一)双黄连被指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事件

1.舆情概述

2020131日,中青在线援引新华社报道称,上海药物所与武汉病毒所共同研究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具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功效。此消息以话题#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形式登上当日微博热搜。 该信息发布当夜,网络医药平台与多个城市线下药店均出现双黄连口服液抢购热潮,引发媒体与网络热议,形成较大舆情危机。

2.舆情分布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2020120日至51日,与双黄连相关的舆情信息共计813883篇次,其中,微博763585条,网媒信息26061条,微信公众号文章17687条,APP信息4384条,论坛贴文1821条,平媒信息333条,博客文章12条。如图所示,微博渠道热度最高,信息占比超过90%,网媒和微信渠道次之。

7 “双黄连事件舆情渠道分布图

3.舆情走势

如图所示,与双黄连相关的舆情信息走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波峰状走势。在该话题爆发前的120-30日,热度相对较低;131-24日,双黄连事件引发舆论与网民热议,讨论热度保持高位状态,单日传播量均超过10000篇次,其中,21日达到该事件传播高峰,当日传播量超过42万篇次;25日起,讨论热度呈波动平缓态势。

8 “双黄连事件舆情信息走势图

4.舆情情感

如图所示,双黄连在疫情期间分月度舆情走势呈先涨后跌趋势,其中双黄连负面舆情数量在二月最多,达到457772篇次。有关双黄连的负面信息量在三月占比达88.42%

9 “双黄连事件舆情情感分布图

5.舆情点评

针对疫情爆发后出现的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双黄连抢购事件,包括新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网等在内的中央与地方媒体均发文重点关注。部分重点主流媒体先后发布或转载《双黄连被辟谣:人命关天的好消息一定要准确再准确!》《中医专家建议:没病莫要找药吃》《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张伯礼院士:不主张将双黄连作为预防用药》等文章。其中,《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的文章《战胜谣言,媒体要更专业》,直指引起舆论热议的双黄连事件中,部分媒体在未厘清事件的具体情况下,盲目发布不实信息,对事件的发酵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连花清瘟参与抗疫事件

1.舆情概述

连花清瘟参与抗疫事件是指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系列过程。2020218日,中新网引述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教授杨子锋的话称,广东多个医疗科研机构对在实验室中分离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进行药效筛选发现,包括连花清瘟在内的5个中成药在体外实验中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杨子锋同时表示,上述药物是治疗新冠病毒的药方,不是预防药物,民众服用需谨遵医嘱。2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并同时在官方网站发布方案解读,该方案推荐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用于处于新型冠状病毒医学观察期临床观察表现为乏力发热患者的治疗。以上事件引发了媒体与网民热议。

2.舆情分布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2020120日至51日,与连花清瘟参与抗疫 相关的舆情信息共计108722篇次,其中,微博53529条,微信公众号文章18521条,网媒信息16897条,APP信息15218条,平媒信息2253条,论坛贴文2247条,博客文章57条。如图所示,微博渠道依旧热度最高,信息占比接近半数,微信和网媒渠道次之。

10 “连花清瘟参与抗疫事件舆情渠道分布图

3.舆情走势

如图所示,与连花清瘟参与抗疫相关的舆情信息走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波动震荡走势。其中,120-217日,舆论讨论热度相对较低,仅在二月初受双黄连事件影响,舆情热度有一定波动;218日,连花清瘟参与抗疫事件出现第一个较大的传播高峰,单日传播量达3788篇次;323日,《新京报》报道称,钟南山院士团队研究证实连花清瘟胶囊能显著抑制新冠病毒的复制,促使与该事件相关的信息传播量首次超过5000篇次;412日,人民网发布钟南山院士的专访,其中包括对连花清瘟胶囊具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实验效果的介绍,刺激连花清瘟参与抗疫的话题讨论热度进入高位震荡区间。424日,中国新闻网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连花清瘟胶囊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批准,促使相关话题达到疫情以来传播最高峰,当日传播量破万次。


11 “连花清瘟参与抗疫事件舆情走势图

4.舆情情感

如图所示,连花清瘟参与抗疫的话题在疫情期间的月度舆情走势呈逐步上升趋势,而其负面信息占比则呈先涨后降的趋势,在2月受双黄连事件影响负面占比达到64.57%的高位后,后两个月负面信息占比大幅下降,并在4月降至个位数,仅为6.18%

12 “连花清瘟参与抗疫事件舆情情感分布图

5.舆情点评

双黄连抢购等事件影响,早期媒体与网民对包括连花清瘟在内的中医药参与抗疫大多持怀疑与否定态度,有观点质疑连花清瘟抑制新冠病毒是类似双黄连事件的再现。然而,在疫情应对摆脱早期的慌乱之后,中医药逐步被证明对新冠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北京日报》在内的中央与地方媒体均发文或转载连花清瘟参与抗疫相关的报道文章。部分重点媒体先后发布或转载《钟南山力荐的连花清瘟分子机制首发:多成分或优于洛匹那韦》《让中医药瑰宝插上高新科技翅膀》《中医药为疫情防控贡献重要力量》等文章。

(三)中医药出海抗疫事件

1.舆情概述

2020324日,新华网对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向在英中国学生发放健康包的活动进行了报道,其中提到健康包中包含有中药等物品。325日,《经济参考报》的报道文章称,包括最新版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在内的中医药正在被大力推广至世界各地,引发媒体与网民热议。

2.舆情分布

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监测,202031日至51日,与中医药出海抗疫 相关的舆情信息共计140157篇次,其中,微信公众号文章52948条,网媒信息51685条,APP信息16609条,微博15230条,论坛贴文2365条,平媒信息1196条,博客文章124条。如图所示,微信与网媒为最高热度渠道,二者信息占比之和超过70%APP采集与微博渠道次之。

13 “中医药出海抗疫事件舆情渠道分布图

3.舆情走势

如图所示,与中医药出海抗疫相关的舆情信息走势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其中,31-21日舆论讨论热度相对较低;322-31日,中医药出海抗疫相关话题迎来第一波较大的传播高峰,单日传播量均在1000以上,个别日期甚至突破5000;自422日起,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中国援助的中医药抗疫物资,中医药出海抗疫的话题再度迎来讨论热度的上升,并从427日起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在51日达到监测期内的传播最高峰,当日传播量突破两万达到24237篇次。

14 “中医药出海抗疫事件舆情走势图

4.舆情情感

如图所示,中医药出海抗疫的相关话题在监测期内的两个月呈大幅上升趋势,而其负面信息占比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初期受海外及国内部分舆论逢中必差的影响,中医药出海抗疫负面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达37.14%;在疫情后期传来多个国际组织或国家接受中国的中医药抗疫援助物资的消息后,中医药出海抗疫的负面信息占比有所下降,降至三分之一以下,为29.89%


15 “中医药出海抗疫事件舆情情感分布图

5.舆情点评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医药不仅在国内展现出国人千年智慧的结晶的水平,在海外疫情愈演愈烈的情况下,其在海外同样广受欢迎。然而,伴随疫情而来的复杂局势,对中医药出海抗疫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尤其在国内发生双黄连等风波的背景下。但随着中国疫情的不断被遏制,大量中医药产品在中国的国际援助下抵达多个国际组织与国家地区,为中医药在海内外赢得广泛赞誉,包括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国际在线、环球网、华侨网、文汇网、中国侨网在内的海内外重要媒体及我驻外使领馆官网均发文或转载中医药出海抗疫相关的报道文章。部分重点媒体先后发布或转载《中医药抗疫透视:国家战疫 中医当归》《外媒:中医药在控制疫情发展方面有优势》《国际舞台上中医药身手不凡》等文章。

四、总结建议

(一)深刻总结中医药抗击疫情的有益经验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后疫情时代,中医药如何继续发挥特色、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引发舆论讨论。舆论认为,各界应深刻把握中医药抗击疫情的宝贵经验,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首先,多位中医药专家以及《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刊文呼吁应将中医药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有关部门通过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完善相关制度、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等举措,进一步落实中西医结合模式,使中医药充分发挥其优势特色。其次,《中国教育报》高教周刊等媒体呼吁加大中医药科学研究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与诊疗经验等。最后,各级政府应推出更多有利于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政策,并将其切实落在实处,助力全民健康水平提升。

(二)加大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宣传力度

此次在中医药抗击疫情的宣介过程中,主流媒体矩阵承担主要传播力量,让中医药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接下来,媒体、有关机构、企业应以此为突破口,加大中医药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宣传力度。从媒体角度来看,媒体应根据大众媒介传播的不同路径设置差异化议题,并以图文、短视频等多样形式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理念。同时,在社交媒体中,也需要更多具有公信力的意见领袖为中医药发声,助推中医药传播。此外,媒体可借助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中医药海外传播体系,助力中医药走出去。从企业、中医药科研机构角度来看,除了加强行业自律外,还需要提升媒介素养,做好媒介沟通与舆情管理相关工作,积极维护中医药形象,为中医药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助力。各方共同努力,使中医药事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地发展。

(三)维护中医药抗疫舆情不宜矫枉过正

在对抗肆虐世界的新型冠状病毒中,率先控制疫情肆虐的中国交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抗疫方案,不仅向国人再次证明中医药千年积淀的文化精髓,同时向世界证明了中医药所代表的中国智慧。中医药对抗疫情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些许瑕疵,但那些并不是中医药本身的缺陷与不足,而是外界在解读中医药抗疫的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若因此将部分引起媒体与网民热议的问题扩大化,对中医药本身有失偏颇,也存在矫枉过正的嫌疑。例如在中医药参与抗疫初期引起巨大争议的双黄连问题,其本身也是由于部分媒体在报道双黄连可能含有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时,存在信息解读偏差,从而给读者与网民造成更大的过度解读,引发抢购热潮。若因为考虑双黄连事件影响中医药参与抗疫的良好形象,就将双黄连的功效作用避之不谈甚至全盘否定,则是对双黄连这种中药的不负责任。另外,据《南方日报》报道,武汉疫情缓解后,有个别从山东以个人身份前去支援的中医医师,在返回山东后由于早前的行医问题,被当地官方判定非法行医。我国在医生行医职权上有明确规定,虽然从媒体到网民对涉及行医资质方面的问题较为敏感,但时值当下特殊时期,对待存在类似情况的中医医师,应当考虑特殊时期舆论对待医师群体的特殊感情,以更加委婉的方式引导舆论,避免刺激舆论在当下较为敏感的神经,引发不必要的舆情危机。

(四)通过翔实、规范的科研和临床数据回应舆论质疑

中医药及早参与、主动作为,不仅推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医药的舆论形象也得到明显提升。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贯穿诊疗方案第三版至第七版,诊疗方案日益明晰多次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国务院以及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会公布的中医药抗疫数据进一步彰显了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新华网等媒体评论称,中医药成为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

但是,在网络舆论场上,仍有一定的声音质疑甚至否定中医药的诊疗效果,典型观点如: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其间难以区分患者是由中医药治愈还是西医药治愈,以此评判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率可能有失偏颇。此外,中医药助力全球抗疫方面,国内确认治疗新冠肺炎有效的连花清瘟胶囊在瑞典、加拿大等国接连遭遇质疑。相关负面舆情迭起,或将持续损害中医药的社会公信力。

中医药抗疫取得积极成效背景下,如何直面质疑将直接影响后疫情时代公众关于中医药的认知和态度。除媒体、专家背书外,相关机构还应深挖中医药一线抗疫的诊疗情况,明晰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的科学依据,摆事实、讲道理,通过翔实、规范的科研和临床数据,实现以理服人。而这不仅能够彰显中医药的魅力与实力,也是推行中医药大众化、科普化的重要契机。而培育公众的科学认知精神,提高公众的中医药素养,对于澄清中医药谣言、推动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附表

2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大事记


时间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与主要抗疫节点
支持、肯定中医药抗疫的政策持续出台
中医药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纪事
第一阶段:中医药入场抗疫



120
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风险,新冠肺炎疫情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12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召开会议,研究中医药系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署的工作举措。
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抵达武汉,为确诊患者分类会诊,紧急讨论病因、病情发展和中医治疗方案。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公布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医处方。
122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三版发布,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相关内容,明确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湖北启动中医药防治新型肺炎尝试,预防新型肺炎中药方出炉。
123
武汉封城。火神山医院开建。

天津市举行发布会,张伯礼院士表示,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应可全程发挥作用。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中医药管理局发布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
124
湖北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对症和中药治愈北京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二批高级别中医专家组抵达武汉,进一步开展中西医结合救治。
125
党中央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在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1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要求强调,要不断完善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尽快明确诊疗程序、有效治疗药物、重症病人的抢救措施。
第一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抵达武汉。
126
雷神山医院开建。


127
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西医结合救治工作的通知》。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发布,进一步细化新型肺炎分期并提供中成药和药方指引,推荐了四个处方及剂量,包括藿香正气、连花清瘟在内的多个中成药被首次推荐使用。
第二支国家中医医疗队抵达武汉。
129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疫情仍处于扩散阶段,形势复杂严峻。


131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当地时间130日)。

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引发争议。
21


双黄连被辟谣,张伯礼院士明确双黄连对新冠病毒不具有针对性。
22

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强调所有患者服用中药(中药煎剂或颗粒剂)
透解祛瘟颗粒(曾用名肺炎1号方颗粒)通过广东省医疗机构传统中药制剂应急审批备案。
23
武汉开建方舱医院。

中西医结合防治新冠肺炎国家科技应急攻关项目临床研究在武汉启动。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首批8名中医药参与治疗患者出院,这是首批以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式治愈出院的患者。
第二阶段:中医药抗疫效果显著



25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发布,连花清瘟、藿香正气等中成药继续被推荐。

26


中医药有效方剂筛选研究取得阶段性进展,清肺排毒汤治疗新冠肺炎患者总有效率可达90%以上。
武汉23名新冠肺炎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愈出院,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出院人数最多的一次。
28
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 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透解祛瘟颗粒用于全省30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使用。
2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建立省际对口支援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地市新冠肺炎防治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要求,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坚持中西医结合,加快筛选研发具有较好临床疗效的药物。
方舱医院医生患者一起打太极拳引发热议。
第三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出征武汉抗疫前线。
211


湖北省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举行发布会,中药在疾病早期介入成效明显等话题引发热议。
212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再次联合印发《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的通知》,强调推动收治患者的医疗机构建立健全中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使中医药深度介入传染病防控和临床救治。
隔离病房护师教患者太极拳引发热议。
213
应勇出任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出任武汉市委书记。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强化中西医结合,促进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及时推广有效方药和中成药。

214


湖北省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举行发布会,湖北地区确诊病例中医药参与率达75%以上”“吃中药后新冠肺炎患者紧张心理得到缓解”“中医药可减少重症向危重症转化”“中药能快速改善轻症患者症状”“中医药专家回应方舱医院内打太极拳”“太极拳八段锦对患者有益等话题引发热议。
215


国务院新闻办就湖北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及早使用中医中药治疗”“湖北一半以上确诊病例都用中医药治疗等话题引发热议。
北京市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0%”引发热议。
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奔赴武汉雷神山医院。
216


江西2名纯中医治疗患者出院。
217

浙江省推出中药预防疫病推荐方,并临时列入浙江省医保。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医疗救治工作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医药参与救治超8成确诊病例等话题引发热议。
219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发布,纳入康复者血浆治疗、临床治疗期推荐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新增四款中药注射剂,进一步强调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价值。

22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
222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

223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推广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加强中西医结合。

224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表示,截至222日,北京新冠肺炎中医药治疗率总体为87%,中医药治疗总有效率为92%
226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山西省中医院)研制的治疗新冠肺炎中药制剂临时纳入医保。
武汉首个中医方舱医院首批23名患者出院。
228


国家卫生健康委分析治愈出院患者数据,称近40%的患者接受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229


国家卫生健康委诊疗方案二次推荐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已在10省使用等话题引发热议。
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指示,要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加快推广应用已经研发和筛选的有效药物。

34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发布,强调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完善中西医联合会诊制度

第三阶段:中医药抗疫经验总结



35
湖北除武汉外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为0


36


江夏区中医医院消毒后将恢复正常业务,成为武汉率先实现患者清零的定点中医院
311


纽约板蓝根金银花几乎脱销”“美国中草药店板蓝根畅销缺货等话题引发国内关注。
312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疫情为全球性大流行(当地时间311日)。
山东省中医院研制的新冠肺炎防治制剂投放临床并纳入医保。

314
美国宣布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当地时间313日)。

中医药出口荷兰和意大利抗疫等话题引发热议。张伯礼、仝小林、黄璐琦三院士谈中医药抗疫经验走出国门,中医治疗经验是中国抗疫方案的亮点。
316
国外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超过国内。


318
湖北除武汉外新冠肺炎新增确诊病例连续13日为0

化湿败毒颗粒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
323
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指出,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实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

国务院新闻办就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药物举行发布会。中医药成为疫情防控一大亮点”“临床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90%以上”“三药三方有明显疗效”“全国共4900余名中医药人员驰援湖北”“张伯礼说中药推广靠效果”“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蔓延”“中国愿向有需要国家地区提供中医药援助”“中国已向意大利援助10万盒连花清瘟胶囊”“化湿败毒颗粒被国外称为cure14”“不担心西方人无法接受中医治疗等话题引发热议。
324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医疗诊治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组成员王融冰表示,清肺排毒汤系通治方,服用清肺排毒汤患者没有肝损伤。
325


钟南山院士介绍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
43
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

意大利托斯卡纳计划对中草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进行试验。
41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新增新冠肺炎治疗功能。
414
湖北除武汉以外地区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清零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药物研发、疫苗研制等科研攻关进展情况举行发布会。中医药抗疫筛选出三药三方”“三药三方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等话题引发热议。
415
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正式休舱闭院。


416
黑龙江省政府新闻发布会通报哈尔滨市发生的两起新冠肺炎院内感染事件。

连花清瘟胶囊成中国大使馆派发的健康包中唯一药品持续吸引关注,院士详解留学生健康包里中成药的作用等话题引发热议。
417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防控工作进展和成效举行发布会。清肺排毒汤治愈出院率达99.28%”“清肺排毒汤已在全国28省市广泛使用等话题引发热议,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伟明确清肺排毒汤是治疗此次新冠肺炎的特效药。
424


连花清瘟胶囊获得多国上市许可。
426
湖北现有确诊病例清零


427
中央指导组离鄂返京。


428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00万。


430
京津冀同步下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至二级。


52
湖北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响应级别下调为二级。至此,全国所有省份均解除一级响应。




注:表格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网、《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以及新浪微博热搜榜、话题榜、要闻榜等榜单数据。


分享